杂志 >
《现代装饰》2019年7月刊

UPDATING CITY, GROWING TIME
城市更新,时空“生长”


每到一座城市,我总会试图去了解这座城的历史文脉及城市精神,途径不外乎这么几种——或观博物馆,或赏人文景观,抑或浸入到市井的烟火气之中。因着2019年第二季《寻找设计的温度》人物视频专访的开启,我们从北至南,从东至西,深入每一座城,倾听设计的真实声音,记录下每一个有温度的瞬间。在这一过程中,得以不同的视角观照城市,在五感的一步步牵引之下,内心描摹出愈发明晰的设计师及所在城市的画像,这不啻于意外的收获。

漫走于城市之间,日新月异的发展不免让我们担忧看到“千城一面”的景象,但行走中遇见的一些城市更新项目及巷弄街景,在时空变幻中展现了其蓬勃的生命力,亦提供了城市更新发展的无限可能。犹记得四月的南京之行,雨水连绵,浸润下的城市丰泽而神秘。下榻的酒店离南京城墙很近,伫立窗边,视线穿过繁茂树木的缝隙,与质朴、厚重的明城墙默然相望。虽然停留的时间不长,庆幸的是设计师潘冉的办公室就在老门东片区,临着老城墙。采访的一整天,坐在江南厅堂般的办公室里,听沥沥淅淅的春雨,看天光由明变暗,设计师拿出收藏的古董建盏,泡上一壶好茶,以建盏会友,回甘之余,我们似乎回到了那个被称之为“建康”、“金陵”的烟雨城市。南京的老门东在改造中变化着,而设计师以熨合的口吻述说着城市更新,时空生长的主旨,此情此景,于城市新旧更迭之间,我们恍如跟随着设计师——立足当代回望古典——以传统人文美学的滋养,孵化、转译全新的城市精神内核。

这份“温度”的找寻,让我们发现城市更新中重塑的意义和价值。香港的大馆、PMQ元创方创意中心,那是一段活化的香港历史;上海愚园路的花园洋房,汇聚了和张爱玲、傅雷生活与共的建筑剪影与历史片段;北京前门大栅栏胡同里,与蝈蝈声相伴的四合院在改造中被赋予新生……原来,城市建筑的更新历程并不全然是推倒、重构,活化、赋能、改造也能创造出一番新天地,而这种“新生”并非毫无根基,往往是与在地文化紧密相连。

贝聿铭先生说过:“建筑是有生命的,它虽然是凝固的,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。”基于这样的思考,本期特别策划了展示空间设计专辑,汇聚不同国度的最新个案,我们试图探寻美术馆/博物馆在满足了内容载体的基点之上,如何通过建筑改造,让其能与空间对话,与城市共生?我想,这个命题应该还是有它的价值所在的吧。

 

新刊预告 | 城市更新中的设计
点击跳转链接
 

资讯 | 空间 | 设计界 | 活动 | 视频 | 杂志